我身边的创业故事张果喜果实成熟成功之路

  • 诗人
  • 2025年02月19日
  • 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张果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名字背后藏着一个故事——"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在余江县耳熟能详。1952年出生的他,不仅谈吐痛快、幽默风趣,而且步态得体,一副潇洒自如的模样,让人联想到古代名将樊哙。 然而,这个小镇虽然曾因主席专门写诗赞扬而闻名,但却难以摆脱贫困。张果喜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他两岁时失去母亲

我身边的创业故事张果喜果实成熟成功之路

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张果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名字背后藏着一个故事——"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在余江县耳熟能详。1952年出生的他,不仅谈吐痛快、幽默风趣,而且步态得体,一副潇洒自如的模样,让人联想到古代名将樊哙。

然而,这个小镇虽然曾因主席专门写诗赞扬而闻名,但却难以摆脱贫困。张果喜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他两岁时失去母亲,随后读完小学,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辍学。在15岁那一年,他不得不进入当地的木工车间当学徒。

五年的时间里,张果喜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木工,并且担任了车间主任。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该厂逐渐陷入困境,最终被迫独立成为了木器厂,而年轻有为的张果喜则被推举为厂长。

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的债务压力,张果喜决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他想到了上海,那个繁华的大都市,或许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机遇。在上海,他们四人凭借200元钱闯荡一番,对接待员来说,他们来自毛主席表扬过的地方,更显得可信,因此得到了一笔300元的大订单,为他们开启了新的财路。

回到余江后,张果喜通过学习和实践,将东阳地区传统雕刻技艺带回家园,并成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受到了好评。这次成功激励了他继续追求艺术雕刻事业。他鼓励全厂职工学习画画,每天发放素描纸让他们练习,同时也组织人员外出旅游接受美术熏陶,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和精美。

1980年代初期,再次踏足上海,与日本商人的交流使他看到了出口日本市场的一线机会,即制作高档佛龛供奉释迦牟尼。这类产品虽然结构复杂,但用料少、价格昂贵,是一次性赚取大量金钱的手段。不畏艰难险阻,经过20天不断试错与改进,他终于成功创造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佛龛产品,从而打开了中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大门,其企业创造外汇数十万日元,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力量。而对于品质问题,他始终坚持严格要求,以确保品牌声誉不受损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