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创业故事张果喜的果实丰收传奇 - 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
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张果喜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故事——"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在余江县耳熟能详。1952年出生的他,不仅谈吐痛快、幽默风趣,而且步态得体,一副潇洒自如的样子,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古代勇士樊哙。
余江县曾因主席专门为其创作两首诗而闻名遐迩,但它面临的问题远比血吸虫更难以根除——那就是贫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张果喜从小就学会了坚韧和智慧。他两岁时失去母亲,只能依靠自己在生活中打拼。他读完小学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学校,从15岁起便到邓家埠农具修造社做学徒。
五年之后,张果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木工,并担任了木工车间主任。但当时的厂区管理不善,逐渐陷入困境。在1972年,当厂区濒临倒闭之际,他被任命为厂长,但面对的是一笔巨大的债务以及21名职工和他们近百口人的吃饭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果喜决定寻求新的商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上海市内有可能找到能够赚钱的手段。这次旅行成了他的转折点,也是他事业腾飞的一刻。四个人带着200元钱来到上海,他们躲避扒手,用厕所里的空间藏匿自己的零花钱,最终找到了九江路上的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这个地方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希望。
在那里,他看上了樟木雕花套箱,每件套箱收购价300元,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经过学习与努力,他们完成了50套高质量樟木雕花套箱,并且成功地展出了“云龙套箱”,震惊1974年的广交会。这次经历让张果喜坚定了要走艺术雕刻这条道路的心意。
第二次来到上海时,他看上了价值连城的大佛龛,这是一种专门出口日本市场的大型装饰品,它们要求精细度极高,因为一旦出现任何瑕疵,就无法组装。而张果喜却看中了它们用料少但价格昂贵的事实,比喻着将普通材料变成黄金。他签订合同并带回样品,与团队一起仿制20天,最终取得成功,将这一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使企业创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来自佛龛销售。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该企业不断创造外汇记录,其产品深受国际客户青睐,而张果喜则因为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被誉为行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