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端创新基地创业故事中的物质化梦想

  • 诗人
  • 2025年02月16日
  •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人生的“中年危机”。在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的身份,都似乎失去了意义。每年在硅谷待上一两个月,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两位曾经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却感到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 6个月之后,当张明正拨通电话给田溯宁时,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田溯宁的云端创新基地创业故事中的物质化梦想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人生的“中年危机”。在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的身份,都似乎失去了意义。每年在硅谷待上一两个月,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两位曾经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却感到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

6个月之后,当张明正拨通电话给田溯宁时,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一起访遍了硅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在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讨论“云世界”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而云计算将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由于芯片做不了、操作系统也做不了,一直没有IT产业的心和魂。在聊天时,有人举例说:以前操作系统只能管理一台机器,但现在它可以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加之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了分布式且非常便宜,就意味着在云计算时代,即使芯片变了、操作系统变了,也要变换对计算价值的看法。

于是,那三个“中年男人”走到一起。一开始,他们只是普通朋友,但很快就成为合作伙伴。而杨致远则是一位技术天才,他愿意教导那些不懂技术的人,比如丁健。

如今,在亦庄云基地,大约有1100人,其中9家公司入驻,有些与宽带资本已形成产权关系,有些正在洽谈中。这9家公司布局了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等各个节点,每一步都要定义好商业模式,让企业第一天就能有现金流,这一点特别重要。

当然,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现在投资顺序讲究先从硬件做起,再上软件,再做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每一步都要定义好商业模式。这种方式,与传统VC或PE不同,它选择将整个云计算产业链聚集起来,并参股7家公司,用一种苗圃一样的情形来描述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共享平台资源,比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等。

其实,在民企与国企摸爬滚打数年的经历,使得田溯宁熟悉各种圈子的沟通语境。他可称得上“创业导师”,能够见识出各种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如何改变都会发生,因为cloud computing仍然是一个刚刚起步且不断拓展创新的领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