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犹如王逢的墨池深邃而静谧

  • 诗人
  • 2025年02月07日
  • 在故都的秋风中,王逢的墨池如同深邃而静谧的江水。他的诗集《梧溪诗集》七卷,如同一座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元明交替时期的人才与国事。 王逢(1319—1388),常州府江阴人,以字称原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曾在元至正年间写下了著名的《河清颂》,但因病辞谢朝廷之命,不愿意出山辅政。避乱后,他先是居住于淞之青龙江,再迁往上海乌泥泾,在那里筑起草堂,自号最闲园丁。 当张士诚征辟时,王逢虽然拒绝

故都的秋犹如王逢的墨池深邃而静谧

在故都的秋风中,王逢的墨池如同深邃而静谧的江水。他的诗集《梧溪诗集》七卷,如同一座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元明交替时期的人才与国事。

王逢(1319—1388),常州府江阴人,以字称原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曾在元至正年间写下了著名的《河清颂》,但因病辞谢朝廷之命,不愿意出山辅政。避乱后,他先是居住于淞之青龙江,再迁往上海乌泥泾,在那里筑起草堂,自号最闲园丁。

当张士诚征辟时,王逢虽然拒绝,但他却为张氏提供了一份划策,使得张氏能够利用降元的机会来抵抗朱氏。直到明洪武十五年,他终于以自己的文学才能被录用,但他坚持不愿意就职,有司们多次敦促他出仕,也未能动摇他的决心。他自称席帽山人,与世隔绝,一心沉浸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王逢的大部分诗作都是怀古伤今,他对于张氏家族灭亡的情景有着深刻的感慨。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过去时代的一种追忆,以及对当前社会的一种批判。通过他的笔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还能感受到那段历史所承载的情感和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