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三代黄金珠宝商的守业传说
在商城义乌,工人西路和城中中路多年来一直是繁华之地,林林总总的黄金珠宝店将沿街打扮得光鲜亮丽。2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扔在这里,带走了他们想要的黄金首饰。如今,随着全国黄金交易市场的放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逐渐少去。
但随着时尚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到来,义乌黄金珠宝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日渐齐全、高档甚至天价的珠宝首饰出现在这些或新或老的店铺里,再走入寻常百姓家。
与义乌小商品一样,黄金加工和珠宝行业的发展也真实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财富工作室”记者走访了前后三代黄金珠宝商人,他们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
第一代:躲躲闪闪的大师
故事:逃往乡下炼制
石光元老先生,是义乌最早的一位打金匠之一,他今年已是八十余岁,但仍耳聪目明。他十几年前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提起当年的打金岁月,他仍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家政策不允许有色金属加工业,而石光元却拥有手艺精湛、技艺高超的一手打金绝技。他为了能继续做自己的打金手艺,只好想到了远房亲戚的一个小村庄——后宅村。在那里,他找了一间四面封闭的小屋子,在白天偷偷加工黄 金首饰,一日三餐由亲戚送来。
“因为打 金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我怕被人发现,所以只能白天干活。”他回忆说,那时候做这种手艺的人还不是很多,因此加工费还算可以,每完成一件首饰就能挣取3元钱,这对于那时的人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 的收入。
第二代:艰苦创业的大师
故事二:从送饭学成才
如果说石光元是第一代打 金匠典型代表,那么曹淑仙夫妇就是第二代,他们曾经跟随石光元学习并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方工匠。曹淑仙丈夫黃氏吐曾经向石光元提出学艺,但遭拒绝,却没有阻止他偷偷观察学习,并通过努力,最终学会了这门技术。这份秘密学习历程,让黃氏吐夫妇成为了成功人的典范,为后来的生意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代:追求卓越的大师
故事三:勇闯未知海洋
如今,在義武市區,有一個名為「古名」、「永盛」的兩間經營得非常成功的地方工坊,這裡既有傳統的手藝,也融合現代理念和設計師眼中的創意與風格。在這兩個寶庫裡,你會找到從傳統到現代理念無所不包的手作品。
其中,由於對時尚趨勢敏感以及經常參加國際展覽活動,她們成為義武市區內最受歡迎的地方工坊之一。而她的兒子、女婿則繼承父母留下的基礎,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使得這家企業更加強大,並且獲得更多顧客愛護。她們說:“我們不僅要擁抱變化,更要領導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