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犹如童言中的朋党论温润而不失锋芒
文章开篇提及“朋党之说”,自古以来便有此议,但幸运的是,有智慧的君主能辨别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自然之理是:君子与君子因为同道相亲,而小人则因为同利相聚。此理也说明,小人们并没有真正的伙伴,只有暂时为了共同利益而假装合作;当他们看到利益后开始争先恐后,或许一时兴起又忽然疏远,甚至反过来相互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无法自保。因此,我们可以说,小人们并不真实地拥有伙伴,他们之间的所谓“友谊”不过是表面的。
然而,君子却不同,他们守护的是道义和忠诚,用来修身行事,用以治国平天下。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同心协力,所以能够共济患难,最终保持一致,这正是君子的伙伴关系。因此,对于统治者来说,只需拒绝那些伪装成伙伴的小人们,而拥抱真正的伙伴,那么天下就定会太平。
历史上,有些帝王能识破这点,比如尧时代的小人工、驩兜等四个人为一帮,而君子的元、恺十六人也是一个团体;舜辅佐尧,将这些坏人的帮派排除出去,让元、恺这些好人才成为他的助手,这样做导致了大治。而在舜自己执政时,他周围还有二十二位名士,并列朝堂,一起称赞对方美德,一起推崇对方,让出让进,不曾有过争吵,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尊重使用,这样的团结也导致了国家的大治。
《书》中说:“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王时代,每个臣子各怀异心,没有什么真正的情谊可言,但是纣王依旧如此处理。而周武王时代,却有一群三千位臣子成为了一大帮,并且用这帮势力兴盛了国家。在汉末黄巾之乱期间,当权者捕捉所有名士囚禁起来,以为这是对抗流民的一种措施。但到了后来才意识到错误,释放了这些被捕的人物,但已经无济于事。
唐代晚年,也有人提出了朋党的问题。在昭宗时期,就直接将朝中的许多名士杀掉,或投入黄河,说:“这是清流,可以投入浊流。”最终导致唐朝灭亡。历经兴衰变革的帝王们,如果不能让每个人都各怀其志,不为朋党所动摇,那么就会像纣王那样造成混乱和毁灭。如果只禁绝善良之人组成团体,那就是像汉献帝那样错失良机。如果连清流也不放过,都要消灭,那就像昭宗那般误国祸身。而那些能否认这一点,又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的人,则被誉为聪明圣贤,如舜这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