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端创业故事从白手起家到物品帝国的巅峰
中年危机:田溯宁的云端创业故事
在45岁那一年,田溯宁面临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中年危机”。他曾是亚信创始人、中国网通CEO和宽带资本董事长,但当时,这些头衔对他来说已经无关紧要。每年的硅谷之行,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聚会上,他和老友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讨论到了新的技术能否让他们焕发青春。
半年之后,当张明正再次拨通电话时,他们共同的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一起访问了硅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在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江、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再次聚首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了一则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cloud computing 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我们没有‘心’,没有‘魂’。” 田溯宁感慨道。在聊天时,他提到杨致远给他举了一个例子:操作系统管理不只是单台机器,而是在云计算时代,可以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这就是为什么芯片变了、操作系统变了、存储变了,以及计算价值也变成了这样。
于是,他与杨致远和丁健合作,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他说自己愿意做他们的学生,因为见到新技术就兴奋好奇。如今,他已将杨致远、张明正在产业报国的情怀结成投资伙伴,加上林百里、高志华等IT大佬,一起成立宽带资本。在云基地项目上,他们累计投资7家公司共计7亿元,是投资重中的重要部分。
多样性组合
不止一位IT业人士预测,在云计算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美国还要强劲。而且,与传统VC和PE不同的是,由于选择将整个云计算产业链聚集起来,有着参股7家公司,同时提供平台资源,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新产品研发以及战略分享等支持,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并相互独立,就像是一个苗圃一样生根发芽。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挑战,比如如何保持多样性而非冲突,还需不断探索与调整。不过,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每一步都需要定义好商业模式,每个企业第一天就要有现金流,这一点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