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魅力陈献章的灵动之旅

  • 历史
  • 2025年02月20日
  • 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南国,明代广东新会人陈献章(1428—1500)以字公甫、号石斋,晚年更自称为石翁,隐居于白沙里。他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学者,被后世称为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应试礼部,但最终未能中选。这段经历并未打消他的学习热情,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在吴与弼这位仁兄的影响下,他又一次投入到理学研究中,一直坚持半年左右才决定归乡。 在家中,他筑起了一座名叫阳春台的小屋

王维诗魅力陈献章的灵动之旅

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南国,明代广东新会人陈献章(1428—1500)以字公甫、号石斋,晚年更自称为石翁,隐居于白沙里。他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学者,被后世称为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应试礼部,但最终未能中选。这段经历并未打消他的学习热情,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在吴与弼这位仁兄的影响下,他又一次投入到理学研究中,一直坚持半年左右才决定归乡。

在家中,他筑起了一座名叫阳春台的小屋,用来安静地读书,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了数年之久。期间,只有极少数几次偶尔踏出门槛。那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京城国子监的一员,有幸担任祭酒一职,那时的邢让老师被他的真儒气质所惊叹,最终令他不得不重新走上仕途。

然而,在成化十九年的秋天,当陈献章再次回到朝廷时,他被授予翰林检讨这一高级官职,并请求退休归隐。这一生态度和学问,都体现出了他以静为主的教诲。他总是端坐着,让弟子们在沉默之中寻找内心的澄清。而兰溪姜麟,就曾赞誉他如同“活孟子”一般的人物品格。

除了文学创作外,陈献章还精通书画技艺。在山间悠闲的时候,如果偶尔没有笔墨可用,他就会用束茅草代替,以此自我约束,使得自己的风格逐渐形成,不禁使人呼之为茅笔字。他的作品多以墨梅为主题,是其艺术特色之一。此外,还留下了《白沙诗教解》、《白沙集》等著作,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