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坛巨擘陈献章
在那遥远的明代,广东新会的一片江南水乡里诞生了一个深邃如海的学者——陈献章。他的字是公甫,号称石斋,晚年更有“石翁”的雅号,而他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白沙里,这个地方仿佛是一片静谧的学术乐土。在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前往礼部考试,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就。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知识的热情。他在吴与弼那里学习理学,一直到半年后才回到家中。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另一场探索——筑起一座阳春台,在那里沉浸于书籍和思考中度过数年的时光,不出户外一步。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是在动荡世界中找到宁静之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局注意到了他的才华,便授予他翰林检讨这个高位。但陈献章并不满足于此,他请求退休,并且回到了故乡。在这里,他以一种特别独特的心态来教学,即端坐而澄心,让学生们从静默中悟到真理。因此,有人尊敬地将他比作“活孟子”。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陈献章还有一项独特的手艺,那就是书法和绘画。他喜欢画墨梅,每当手头缺笔时,就会使用茅草代替,从而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手写体,被世人称为“茅笔字”。至今,还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这样的作品流传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