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端物流创业故事一个感人案例

  • 历史
  • 2025年02月16日
  • 中年危机后的云计算梦想:田溯宁的创业故事 在45岁那一年,田溯宁遭遇了人生中的“中年危机”。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等一系列头衔,都变得毫无意义。每年的硅谷之行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但4年前,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家中,两位早已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反而感到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彼此焕发青春? 半年之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拨通了一个电话

田溯宁的云端物流创业故事一个感人案例

中年危机后的云计算梦想:田溯宁的创业故事

在45岁那一年,田溯宁遭遇了人生中的“中年危机”。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等一系列头衔,都变得毫无意义。每年的硅谷之行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但4年前,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家中,两位早已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反而感到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彼此焕发青春?

半年之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拨通了一个电话,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访遍了硅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在一起讨论“云世界”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故乡的云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cloud computing 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一直没有IT行业的心和魂。但是在聊天时,杨致远给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只能管理一台机器,而现在可以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加速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了分布式且非常便宜。这就是为什么说,在cloud computing 时代里,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存储价值都发生变化。

于是,他走到了杨致远、张明正这两个“同龄”的IT巨擘身边,与他们一起商讨如何打造“故乡的大师”。1987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对外界学习研究结果的一往无前的承诺。他决定不再只是旁观者,而要成为改变者。

但是,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他不是IT行业出身,更谈不上拥有博士学位——他的专业是生态学。不过,这也许正是一种优势,因为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且,他有着强烈的情感驱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民企与国企摸爬滚打数载之后,他早已熟悉各种沟通语境,也知道如何与政府和运营商打交道,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

如今,他已经将杨致远、张明正在投资伙伴名单之内,并成立了一家名为宽带资本的事业单位。在这里,有约1100人的团队,大楼里入驻9家公司,每个公司都布局着cloud computing 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每一步都定义好商业模式,以及确保企业第一天就有现金流。

当然,这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亚信签订合同时,只付20%定金,其余由亚信垫付。在项目少的时候,还能周转开,但是规模越大现金流就越紧迫。这次不同,那些产品推出后,就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将进入一个收支平衡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