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读音:zhī xíng hé yī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造句:“李明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无论是处理大事还是小事,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义词:实践、行动、行为
反义词:口惠而无 fund(言多行少)
成语用法:作为名言或格言使用,以表达要将思想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成语繁体:知行合一
常用程度:较常见,特别是在讨论个人品德和行为准则时。
感情色彩:正面,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知 - 行 - 合 - 一
知识与行为相结合
行为体现知识
相互协调一致
词语解释:
知 - 理解、认识
行 - 实践、执行
合 - 结合、统一
一 - 完全、一致
解释来源: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教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不应该对他人造成。
用法举例:
作为座右铭或者贴纸上的标志。
在教育领域,用来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职业培训中,用来要求员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