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胡彦祺创业之路如同团队协奏曲
在大连海事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校园里,胡彦祺以其非凡的毅力和远大的志向,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年轻企业家。2005年,他注册成立了大连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当上CEO。
随着时间的流逝,胡彦祺不仅成功地克服了初期的困难,还建立起了两家公司,并且拥有了一支由来自大连各所高校优秀毕业生的20余名员工。在他的倡导下,大学生创业联盟项目也得到了多家风险投资商的认可,其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回顾过去,大连海事大学四年的学时,在那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小小世界里,胡彦祺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心愿,与父母达成了协议:将4年共2万多元的学费一次性给自己,并保证在接下来的4年中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这个决定让父母感到有些担忧,但胡彦祺自信地认为,这个本金足够他用来开启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期间,胡彦祺利用那2万元资本开始寻找商机。他敏锐地发现学校新宿舍区距离教学楼较远,每天同学们都要步行20分钟才能赶到教室。这次机会被他抓住并转化为实践。当时,他购买100辆新自行车拉到学校销售,不到三天就被同学们抢购一空。最终,他赚取了2000多元,这笔钱让他意识到了赚钱的快感,也为他的未来铺平了一条道路。
自行车销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很多同学主动来找他买车,所以他又拿出赚到的钱进第二批、第三批自行车。生意越做越大后,一些同学提出愿意帮忙卖自行车,这时候,他已经成为学生中的“老板”。通过这段经历,他手中的2万多元资金迅速翻了一番变成了4万多元。
第一次成功淘金后的体验让胡彦祺备受鼓舞。他开始进军其他高校市场,同时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营销代表的高校销售网络。由于业绩出色,他们得到了大连网通和大连联通的大力支持,最终顺利拿下了这两家的校园代理权。
四年的积累,让胡燕知晓更多关于商机和人脉资源。在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时,他说:“那时候总有用不完的精力,看见一个好的项目就想去研究、去尝试。我习惯于那种创业般异常忙碌和充实生活,不觉得累。”
毕业前的选择,是对比外企工作与创业两个选项的一个艰难抉择。一份年薪10万元外企工作摆在眼前,而另一条路则是充满未知但却承载着梦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为自己的梦想而战。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这是理智选择,但对于胡彦祺来说,它是一种冒险,是一种信仰——趁着青春岁月尽量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挑战,他找到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一张宣传海报,那正是打开创业之门的大好机会。他写出了50页厚的情报报告,以此参与竞赛,最终获得3万元政府奖励资金,将这一笔资金加入自己挣得5万元,再租下黑石礁辰熙大厦最小的一间办公室,就这样,在2005年的8月,大连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此踏上了真正的人生旅程。
最初几周内,他们每天长达15小时工作,只休息在地铺上小憩片刻,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才能立足。而这种信念驱动他们继续努力,将时间看作宝贵财富,用它来弥补不足的地方,即使是在辰熙大厦灯火辉煌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坚持至晚12点仍保持亮光状态,为的是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没有任何失误发生。
终于,在短短几个月内,“我们de大学”网站顺利推出,并迅速占领了所有高校市场。此后,又策划出版《大学生生活指南》及举办迎新晚会等活动,为中国联通赢得合作伙伴资格,使其在校园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此举震惊行业,被誉为“打了一场漂亮仗”。
然而,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没有持续增长就会衰退。不久之后,“我们de大学”网站因为服务器崩溃而关闭近两周,此事件导致会员流失及广告客户撤离。但即便如此失败也没有阻止他们继续追求目标,而是在经历失败后重新审视自身,从而更加明智地规划未来行动路径,如今公司稳定运行,如同从未停歇过一般,只不过现在,更注重技术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而不是盲目扩张或求速度求效益,而是把握正确方向一步步前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