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到创业英雄一段不平凡的草根历程
从校园到街头:一代草根创业者的故事
在云南大学附近的文化巷,这些被誉为“校漂一族”的年轻人,为梦想而日夜兼程。他们放弃出游和休息的机会,趁机赚了“黄金周”里的一小桶金。
白天实习晚上摆摊
路灯刚刚亮起,昆明某高校生小夏便开始忙活起来。一边在地上铺货品,一边大声地吆喝,“看看嘛,有没有喜欢的带一个。”小夏介绍,别看是地摊,但包包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包括颜色、大小等排列都有规律。
事实上,小夏已在一个公司找到一份实习岗位,然而,实习补贴微乎其微,所以她决定晚上继续练摊。小夏今年刚毕业,但已是这一片区公认的“老资格”之一。从大二开始,就用生活费里省下的400块钱进来第一批货,从没学过做生意的小夏从此便开始了摆地摊生涯。
说到这两年的练摊经历,小夏侃侃而谈。“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却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做了一些准备。”小夏说,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所以卖东西都是凭良心喊实价,不会欺骗同学。不过,比卖不了好价钱更让小夏担心的是款式更新跟不上或者换季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压货而导致资金无法周转。
销售技巧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这两年地摊没白摆,我今后,将选择合适店面实现更大的创业。”
20多条围巾搭在胳膊上卖
做过家教、卖过电脑、促销过饮料还当过业余模特,大专毕业一年来男生亿昕已经换过四五份工作了,最终还是选择辞职以后和朋友合伙摆地摊创业。
亿昕给人算了一笔账:“每个月1500块的工资,以每年能涨薪100块计算,要买一套郊外户型一般的两室一厅房子也差不多要30万元左右,再买最普通4万元左右车,也要15年以上才买得起。”
自从一个多月前辞掉最后一份工作至今,一直和同学合伙在母校周边区域摆地摊卖围巾,在路灯下站着叫卖。一站就是晚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与周围其他“前辈”一样,他们为了卖出自己的货品,都必须努力向顾客解说,有时候回家嗓子都哑了。
曾经考虑过申请毕业生的5万块创业,但即使申请下来想要盘下闹市区店面的资金远远不足,因此先以身试险于街头的地板市场。尽管风险巨大,但仍愿意搏一搏,因为比起初入社会就背负重债,用父母养老金还债,更愿意轻装上阵好一点。而且,如果失败后的解决方案并非使用父母养老金,那么未来可持续发展才是正道,而不是短期内追求高收入、高消费甚至投机倒把这种方式,即使能立竿见影,也不会长久安稳。此刻,他正站在街角,对着两个越南留学生热情推销口罩。他打算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足够的人脉和经验,然后再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商机。
女孩用越南语与客人交流
在这个繁华都市角落的一个角落里,一位女孩正在与几个外国游客进行交涉。她手中的商品精致又独特,每一次展示都会引发几分兴趣。这位女孩名叫李红,是个本科毕业的小姑娘,她因为对时尚设计感兴趣,所以决定尝试一下自己手中的设计作品——一些手工制作的手链和项圈。
李红告诉记者,她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并不简单。但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她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自己的梦想成真。在她的眼中,这次尝试不过是一个开端,是她踏入职业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是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因为它让她更加接近那个成为自己所憧憬的人物形象——独立、自信、成功的人士。她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我现在只是一个菜鸟,但是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让我的品牌变得有名无実。”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草根企业家的故事逐渐传遍整个城市,他们之间相互激励,同时也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们证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只要你肯去尝试。你可以看到这些草根企业家们就在你的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挑战现状,用创新精神点燃希望之光,而他们共同编织出的,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