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最近像一颗种子在土壤里扎根成长最终开花结果为乡亲带来丰硕的收获
在云枫街道关子村,一个大学生创业故事如同一颗种子,在土壤中扎根成长,最终开花结果,为乡亲们带来丰硕的收获。张小波,这个不负韶华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为开县隆基兔业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致富能人和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2003年,张小波毕业于重庆建筑学院,被安排在重庆某建筑公司上班,但他心向远方,不满足现状。他利用晚上和中午不加班的时间学习农技创业书籍,参加创业培训班,并到郊区考察农业致富项目。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养兔专业户王成勇,在那里看到了一切都让他兴奋不已。张小波认真地考察了喂养肉兔项目,并专心学习技术。为了更好地发展,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在王成勇家中住了一个月,一门心思地钻研起养兔技术来。
2006年初,张小波在当时镇安农村信用合作社十万元添置各种设备,从河北引回16只进口纯种野兔,在家乡办起了肉兔养殖场。不怕创业路上坎坷多,他从山东引回160只种兔,并经过半年的折腾,使得种植规模达到近400只。但遭遇突如其来的梅雨损失近50万元,只因没有积极寻找销路而导致亏损。
风雨过后现彩虹,当张小波找到失败原因后,他决心重振旗鼓。在2008年6月,他从九龙山镇聚鑫公司引回80只伊拉兔,以稳扎稳打的心态进行经营。他决定先联系好销路后再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以及分散养殖以减少风险。
思路决定出路,从2008年开始到如今,张小波的企业已注册为开县隆基兔业专业合作社,其规模达到了笼位1640间、常规有种1000多只、伊拉与新西兰等肉800多只,每月两次出笼,每次500-1000只计算,可获得二十余万元流动资金及每月20余万元纯收入。
吃水不忘挖井人,即使取得成功后的张小波,也始终铭记着自己曾经受益于党扶持助农政策。他积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让周边十几家家庭也通过他的指导开始了自己的養肥事业。而现在,那些最初受影响的一些家庭已经拥有数十个笼位,是本地区闻名遐迩的大户之一。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位29岁的小伙子用智慧与坚持,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为整个社区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