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喜果实成熟引领口味革命

  • 知识
  • 2025年02月19日
  • 在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52年出生的张果喜,其名字来源于“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他以痛快的谈吐、幽默风趣和勇猛不屈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认可。这个曾经因消灭血吸虫而闻名遐迩的县城,在张果喜的一生中,却未能摆脱贫困。 童年的张果喜失去了母亲,又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学习机会,只能成为一个木工学徒。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木工车间主任,但厂子的经营管理问题导致其濒临倒闭。1972年

张果喜果实成熟引领口味革命

在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52年出生的张果喜,其名字来源于“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他以痛快的谈吐、幽默风趣和勇猛不屈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认可。这个曾经因消灭血吸虫而闻名遐迩的县城,在张果喜的一生中,却未能摆脱贫困。

童年的张果喜失去了母亲,又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学习机会,只能成为一个木工学徒。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木工车间主任,但厂子的经营管理问题导致其濒临倒闭。1972年,他被任命为厂长,面对着21名职工和他们的百口人吃饭难题,以及重达2.4万元的债务。

第一次发放工资时,厂里一分钱也没有,因此张果喜决定卖掉家中的房子,这是土地改革后分给他的祖孙三代居住的地方。房子卖出了1400元,这成了他们最初的本金。

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张果喜想到上海,那个繁华的大都市可能会有更好的机遇。他带着200元钱和四个人闯进了上海,每人藏50元在贴身口袋里,以免被扒手偷走。在第一百货公司屋檐下打盹儿后,他们听说九江路上有一个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就前往那里寻找机会。

在公司的大厅里,张果喜看上了樟木雕花套箱,每件套箱收购价300元,他们四个人总共只有200元,但是这次机会太好,不敢错过。接待员信任地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承做50套樟木雕花套箱请求,并当场签订合同。这批工作成为了他们与1.5万元巨款相连的一刻。

经过一周学习于上海艺术雕刻厂的心法,再结合自己从废纸堆拾回来的图样和报废老虎脚,他们回到余江后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让每位职工照着样品上的花鸟练习雕刻技艺。此外,他还请东阳县老师傅来教,同时请老师傅到余江教授……最终交出了高质量樟木雕花套箱,其中独具一格的"云龙套箱"轰动了1974年的广交会。

决定专注于吃这碗饭后的张果喜,对每位雕刻师发放画笔、画板,每天要完成一幅素描,由他评定;他还让雕刻师外出游山玩水接受美术熏陶,使产品更加五彩缤纷多样化。

1979年秋天,再次闯入大上海,他看上了比之前更贵重佛龛专门出口日本。这是一种复杂结构但用料少且价格昂贵产品,只要有一块不合规格或稍有变形就组装不起来。尽管许多厂家都不敢接触,但张果基却看到了它巨大的商机。一连20天泡在车间里,与工人们一起揣摩仿制,最终取得成功。他抱住了一棵“摇钱树”,第二年创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是佛龛收入;1981年,他们创外汇156万日元,其中超过100万日元都是来自佛龛销售!

为了国际市场稳固地位,张果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极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一条龙须比另一条短两厘米,他竟然生气地摔断那根价值几百元横梁,说:“宁可我受损失,也不能砸坏我们的事业!”

当日本客商提出索赔要求,因为运至日本后散架断梁时,張桂基冷静带客商参观包装车间及仓库测试,一次又一次摔击包装盒之后打开检查内置佛龛毫无损伤!客商羞愧无言。而事隔不久,在东京酒会上,当張桂基故意提起此事时,那位商人的脸色变得通红,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