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云基地创业故事触动我们的物品场景
中年危机:田溯宁的云计算梦想
在45岁那一年,田溯宁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中年危机”。当时,他身兼多重身份: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然而,这些头衔在那个时候对他来说似乎都没有意义。
每年,他都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在硅谷深入学习新技术,但四年前的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当时,他和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一起探讨过Wi-Fi技术,却发现自己迷茫无助:“我们认为Wi-Fi谈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商业模式。”后来,在美国洛杉矶,张明正给他打来电话,让他重新思考:“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随后,他们开始访遍硅谷的创新型企业,最终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四年之后,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再次聚首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于北京亦庄开发区。
这段经历让田溯宁意识到,就像丘吉尔曾面临海军动力来源的选择一样,现在数据信息就像海洋一样广阔,而云计算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在此基础上,他与杨致远等IT大佬结成投资伙伴,成立宽带资本,并在云基地项目上累计投资7家公司,总额达7亿元。
对于如何打造“梦之队”,田溯宁提出了多样性组合的策略。他认为,与传统VC和PE不同的是,他们选择将整个云计算产业链聚集起来,将软硬件放在一起共同创造,又相互独立。这种方式可以共享平台资源,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等,从而形成一种力量。
回望亚信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年的现金流问题,以及网通的大手笔投入。这一次,田溯宁决定避免旧路,不愿再走那些艰辛的人生道路。他希望找到下一个丁健式的技术天才,同时不断寻找能够转型到云架构之上的技术,以确保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查漏补缺,每周二晚上与团队成员共进晚餐聊天,是他的常态。
尽管有挑战,但这种多样性做好了,就能形成一种力量;做不好,就是冲突。而现在,在亦庄云基地,大约有1100人,其中9家公司布局了从芯片到系统集成,从软件到服务的地各个节点。未来,只要这些公司能够把商业模式定义好,每一步都保证现金流,那么他们就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故乡”的故事也被编织进去,一抔黄土成了激励他继续追求理想的人生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