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淘金小保姆自塑金身变老板创业故事在自然的怀抱中绽放
在自然的怀抱中,一个小保姆自塑金身变老板的创业故事。
2001年10月,一名高考落第的郑小竹带着懊悔与忐忑不安的心情,从四川万源市乡下来到重庆,开始了她的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19岁的小姑娘选择当保姆,她想先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再说,不要像初到大都市那样没头苍蝇地乱撞。
她找到了一个住在江北区优雅小区的家庭,那里有地位人家。她很庆幸,因为这里不仅待遇好,而且书香气息浓厚,让她能闲下来读很多书。小竹酷爱读书,但因为迷恋小说而错过了大学。在这里,她还学会了电脑操作,可以帮主人打印资料,还能通过网络探索更丰富精彩的世界。
男主人是机关处长,女主人是学校长,他们对小竹非常好,小竹也很感激。但后来的人生经验告诉她,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心。
2002年4月的一个周末,主人自驾车携全家去南山消闲,在路边的一家农家饭馆就餐。一次偶然的话题让小竹赚到了钱。那天,小竹冷不丁冒出一句成语:“既是贵州人,对重庆的口味颇有研究嘛!”这句话让店老板产生灵感,将店名改为“黔驴厨艺”,并且送给主人的红包作为谢意,这笔开销被视作奖金。
这次机会,让郑小竹意识到,只要用心,就会有一线生机。这一次经历,也启发了她的创业之旅和整个人生的奠基或者转折点。
2002年12月5日,一连几天阴雨后,一阳春三日,小溪水清澈见底的小镇上,有一间门面贴着招租启事。开始时,她并不介意,但走出一段路后,那张启事总是在眼前挥之不去。一道灵光闪过心头,小竹禁不得阵阵兴奋难以自持。她想起,每到节日主人的礼品买卖总是个麻烦的事。这次,她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命运——开设一家杂货店!
经过深思熟虑,小溪水边的小镇成了她的第一站。这个地方虽然不是繁华地区,但那里住着许多下岗工人和普通居民,他们对于烟酒糖油等商品需求量大,而价格又相对较低。此刻,这个地方正好成为郑小竹展示其商业才智的地方。而她所做出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断——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以此证明自己能够成功地从一个简单的小保姆蜕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