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创办有机农业园乡村创业故事启示
在珠海偏僻的乡村,一个曾经的北大和北京大学双学士邹子龙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农耕生活。7年前,他开始种菜、开荒,逐渐积累经验,最终成为300亩地的农场主,为上千家庭提供有机蔬菜。
2010年,当时的邹子龙游说两个大学同学来到珠海开荒种地,其中一位是重庆姑娘陈羿好,她是一名艺术学生,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与邹子龙相识并成为了好友。他们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片山头,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共同创办了绿手指有机农业园。
尽管邹子龙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出身,但他缺乏实际种植经验。他通过大量实验,最终解决了水源问题,并且建立起自流灌溉系统。在长期共同劳动中,他不仅征服了这片荒地,也赢得了陈羿好的爱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永久选择离开,而陈羿好则成了送菜员工。一段时间后,邹子龙重返读研,而陈羿好担负起农场全部重担。在北京读研时,一方面心疼陈羿好的辛苦,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系农场。每当有一天以上假期,他都会连夜飞回珠海。
现在29岁的邹子龙,是绿手指有机农业园的董事长。他以一种憨厚而勤劳的地面工人的形象出现,与记者交谈时有些腼腆,有点像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他的办公室位于田间的一间简易板房里,没有电脑,只有一些工具和健身器材。他喜欢跟果蔬打交道,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因此专门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管理,而自己则负责园区设计和生产标准制定,并带领员工在田间作业。
搞有机农业首先要养殖。不仅养鸡鸭猪鱼,还养几十头牛,这些都是为了收集粪便用于肥料。白天,一群牛被员工赶到湖边草地上放牧,那景致就像是画卷一般美丽。
最困难的时候,全靠他一个人努力。当2012年的超强台风“韦森特”袭击珠海,将他们所有东西都吹得无影无踪之后,他们几乎破产。当时妻子的肚里怀着孩子,全家只能靠政府救济度日。那时候整个农场只剩下他一个人。但钟倩琳带着10万元资金入股帮助他重新开始。此后,他们又通过消费者融资筹到了数十万元,最终走出了困境。
如今,他们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即搭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直接联系。这让他们拥有500多个家庭稳定的订单,以及近1000个不定期订单。这使他们既是客户也是合作伙伴之一。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几点启示:
勤奋与毅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创新与适应:面对挑战,要学会创新,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团队精神:没有团队,就没有力量,每个人都应该互相支持。
持续学习:即使你已经毕业,也要持续学习,因为世界永远不会停止变化。
梦想实现:不要害怕追求梦想,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