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之下岁月静好
1904年,在天津的严氏家塾里,她10岁时,就穿着素净的长棉袍和厚厚的毛坎肩,把一头长发盘进帽子里,模仿男孩子打扮。在那个典型的中国少女做派中,她们小心翼翼地紧闭那扇通往异性的门。
然而,那个时代的小女孩没有什么可以挡住好奇心。她喜欢透过门上的窗,看看另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与她熟悉的女性世界完全两样。在那个充满争执与挑战的地方,有一个清瘦的男孩子,他沉默寡言,但他的话语却能平息争端。他是梅贻琦,一名14岁、家庭困难但成绩优良的小学学生。
随着时间推移,她对梅贻琦产生了兴趣,并注意到了他在学校中的成就。他不仅聪明而且有责任感,即便是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学业水准。这让她感到惊讶,因为她自己可能做不到。但即便如此,她仍然留意着他半年。
他们之间最初的一段相识发生在1914年的大沽口码头,当时她的严氏幼儿园和朝阳观幼儿园举行迎接归国留学生的活动。梅贻琦作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之一,回国后被介绍给了她。当时,他26岁,而她27岁,也许是为了顾及全家的困境,这两人才决定结婚。
他们开始了共同的人生旅程,在教育领域都有所建树。她嫁给梅贻琦后,没有立即掌握家务,而是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直到她们有了两个女儿。尽管生活并不容易,他们面对贫穷和挑战依然坚持下去,并为清华大学等机构工作。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他温柔而坚定,而她则更为严厉,但最终孩子们都尊重并倾向于父亲的话语。
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一起经历了一系列艰难时期,无论是在华盛顿还是昆明,都没有放弃彼此支持。一路走来,他们通过卖米糕、节省开销等方式共同应对经济压力,最终实现了抗战胜利的心愿。而当夜幕降临,在昆明城暮色中,他微笑看着嬉戏的小女孩,那份淡淡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一切烦恼消失无踪。在这样的情景下,可以说,是一段既简短又深刻的情感故事,它展现出两颗勇敢的心,以及他们在逆境中携手共度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