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与一颗开花的树
我,方文(1612-1669),字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朝灭亡后,我更名为一耒,并有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我出生于安徽安庆府桐城,即今桐城市区凤仪里,是方大铉长子的儿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我选择了不仕朝廷,而是以游食、卖卜和行医为生,同时也充当过塾师。我的生活中,与复社和几社中的朋友们交往,以此来激励自己保持良好的气节。
在我诗作的早期,我受杜甫的影响,创作出的多数作品都带有一定的苍老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专注于学习白居易,这让我写出的诗句变得更加明白直接,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尤其擅长叙事。在那个时期,与钱澄之齐名,我们共同享誉文坛。而后与方贞观和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最终留下了《嵞山集》这部作品。
我是方大铉长子的儿子,也是方德益第十三世孙。在那段历史的大背景下,我的家族——明朝桐城的方氏,一直深受尊敬与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