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名人创业故事从下岗柔弱到艰苦致富的传奇转身
朱金凤曾是沈阳的机电厂工人,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平静而安宁。然而,当那家厂倒闭后,她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面对困境,朱金凤深感内疚,她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仔细考虑,以免给女儿带来更多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金凤病倒了,并被诊断为末期疾病。这一打击几乎让她崩溃。但她并未放弃,而是在医院期间看到许多女性出租车司机的灵感下,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在医生和丈夫的反对下提前出院,并开始学习汽车驾驶。
几个月后,朱金凤成功拿到了驾驶证,并买了一辆旧面包车。她独自开车卖票,不顾风雨、寒暑,只为了赚钱养家。在那个时代,她成为了唯一的一名女性客运司机。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坚持不懈,1991年时,朱金凤已经积累了三万多元资金。她注意到北京市民用白面换大米的情况,这让她想到了家乡的大米资源,便决定回到故乡发展大米加工行业。
创业初期充满挑战,有时候因为粮食短缺,她必须早上四点起床去周边乡镇收购粮食,然后再雇人用四轮车拉回家进行加工。她的身体受尽磨练,但她从未放弃过。最艰苦的时候是冬天跟着押粮货物,在严寒中劳作手脚冻得失去知觉。而且在稻子加工过程中,她全身落满了稻糠,即使眼睛睫毛也被它们覆盖,看起来像是戴上了白色的假睫毛,还会因吸入稻糠呛咳,不停地喘气。但无论如何,都没有阻止她继续前进,最终建立起五峰米业集团,该公司资产达到15亿余元,有24个分厂、2000名员工,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水稻深加工生产线拥有者之一,其产品遍布全国26个省市,并出口至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及吉尔吉斯坦等国家与地区。
尽管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朱金凤仍然保持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心态。她计划引入德国技术,将项目投产,从而实现年度产量8000吨精品米糠油,以及销售收入超亿元。这次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新的模式,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