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屋创业故事人物的成功传奇
在中国传媒大学北校区第一食堂东门口,从一排大落地窗外可以看到无数本书籍的封面图案。这里就是传媒大学2004届毕业生李宁经营了一年的书屋。记者到的时候,几个师傅正在安装一个新书架。李宁告诉记者,根据市场需求,他要增加一些专业书籍。
首先要到工商局注册,然后到文化局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还要到新闻出版署考取一个从业资格证,之后要拿着店面所在房屋的产权证和上述证件,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等等,最后就是到国税、地税等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1.机会:自己把握
大四下学期有一段时间李宁找了家IT公司实习,但感觉特别枯燥。他向往自由,所以就产生了想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当时的心理是出奇的平静,没有考虑失败,就直接行动起来。
2.资金:借来主义
开店的资金都是从老师和同学手里借来的,当时筹集了大约2万元的本钱,就把这个店开起来了。因为是租用学校的地方,每个月还需要交1500元的租金,一年按10个月计算。
3.经营策略:打折
李宁将目标锁定在校内学生,因此书店里的书即使是专业书一般也是打上8至9折。这样的价格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4.成果:半年还本
开学几周是书店生意比较好的时候,平均一天能挣1000元,有些淡季也能赚上500元。在去年年底,李宁就把当初建店借的钱都还上了,并且挣到的钱又被投入到了更新新的图书中。
5.困难:总会有的
现在限制他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不充足。他为了扩大图书种类,又再次借了钱。此外,他发现由于品种不丰富和价位比较低的一些专业书种类少,有些学生只好去买高价位的图籍。而宣传也是他今后要好好做一下的事情中的一个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