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妆师一位励志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年收入达500万
当我在电影院里,被银幕上一幕幕油画般浓重鲜艳的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我可能想不到这样的画面并非原始镜头拍摄出的效果,而是电影调色师“补妆”后的效果……近年来,《白鹿原》、《无人区》等一部部国产的出炉,都离不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 然而,这一新兴行业虽年薪百万却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我如何才能成为马平这样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受打击,北漂小伙誓当“调色先锋”
今年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同龄玩伴们还在读中学,他就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并听从家人的建议主修力学。但随着年龄增长,马平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电脑和影像艺术。他特别喜欢看影视剧,通过自学,就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熟悉互联网的人。
1994年,我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后,从未放弃过追求梦想的心情,我选择了去西安电视台做了一名临时工,在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的选择让家人无法理解,但我坚信这条路是我应该走过的一条。
经过不断努力,我逐渐成长为圈内小有名气的“正义黑客”,但这种痴迷也让我冷落了女朋友。当她第一次走进我的房间时,她惊讶于这里到处都是PC零件、摄像机器材,还有散落在地板上的吃过的方便面盒子和空矿泉水瓶子。我则坐在电脑前,一头乱糟糟地长发盖住了脸庞。那段时间里,我们分手了。
失去初恋,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爱情与技术都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所以,当2002年的机会让我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专做后期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担任特效处理职位时,我意识到这是个转折点,因为英文不错,又懂IT,所以我接触到了不少新设备和新技术,这些都让我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魅力。
作为专业人员,他们被称作影片化妆师,其技术直接影响着一部电影效果。在2005年之前,没有本土职业调色师,我们国产作品拍摄完毕想要更完美,就要到美国、韩国进行调色,不仅花费高昂,而且还会被排在他们本国影片之后,这种情况让我们感到十分憋屈,对此我感到十分痛心,也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2003年,我先后到美国和韩国进修,一次性缴纳3年的学费,只为听几个月后期制作课,然后再提炼出电影调色的知识,再反复琢磨和试验。一旦掌握了相关技能,一年的时间内就能为影视剧提供专业服务。而且由于对艺术敏感,与导演思路紧密相连,用饱满颜色的图片烘托剧情,更好的体现主题。这一切让我明白,每一次挑战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为了更好地学习技艺,在实习期间,有幸获得韩国某公司邀请,以两亿韩元(约合120万人民币)的年薪聘请他为专业调整师,但我谢绝了这个机会,因为国内还没有专业调整师,所以必须回国填补这一空白。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受打击的小伙子的誓言:成为中国最顶尖的人才,使得国产作品能够享誉国际舞台,不管是在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姿,为观众带来超凡脱俗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