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喜当果实成熟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心
在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52年出生的张果喜,其名字来源于“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他说话痛快、幽默,并展现出粗豪中的精细和勇猛的气质。余江县曾因消灭血吸虫而闻名全国,但除去“瘟神”外,却难以根除贫困。
张果喜在贫困中长大,他的童年充满了挑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只完成了小学教育,然后开始木工生涯。五年后,他成为一名优秀木工并担任车间主任,但厂务不善导致其濒临倒闭。他被任命为厂长,面对着无尽的债务和员工的吃饭问题。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张果喜决定卖掉家中的房产,这是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他带着几百元钱来到上海,与伙伴们一起寻找商机。在上海艺术雕刻厂,他们学到了雕刻技艺,并利用废纸堆里的图样加以创作。回到余江后,他们成功地制作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引起轰动。
张果喜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工艺雕刻之路,为每位雕刻师提供画笔与画板,以提升他们的手艺。他鼓励他们外出游历,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小企业变得举足轻重,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对于产品质量,张果喜要求极严格,一次他甚至因为一条龙须太短而摔断价值几百元横梁。这份严谨态度赢得了客户信任,也让他的企业声誉鹊起。此外,当日本客商提出索赔要求时,由于包装设计坚固无损,使得佛龛完好无损,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