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故事草索拖阮公与草索拖阮爸
在闽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俗语——“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成语,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温暖的情感故事。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孝顺与爱心的寓言。老阿公年迈体衰,病躺了半年多,只剩下几口气丝。儿子却因为感到被老头子拖累,不如早点把他打发上山去。
儿子悄悄地搓了一条结实得很的大草绳,将老阿公捆在一块木板上,然后叫来自己的宝贝儿子——春仔,说:“把阿公给扔到后山上吧!”春仔听话地用那根大草绳将老阿公拖到了后山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扔掉了。当他转身要下山时,他心里想,这根大草绳这么结实,一次性就能用完太可惜了,所以春仔决定留下这根大草绳。
当春仔带着那根大草绳回家时,父亲询问他的用意。春仔笑眯眯地说:“留着等你以后也变成这样的年龄,我也不需要再搓新的。”父亲吃惊地听闻此言,但当春仔解释说,“grass rope”可以既指那个物理上的物品,也可以比喻为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或牵引力量;它既可以用于“拉”也可以用于“推”,并且无论如何使用都离不开这个基础资源—时间和耐心;而我们自己,就是生活中的这些资源,我们必须学会珍惜它们,就像珍惜这条粗糙但坚固的旧衣一样。
听到这里,父亲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情感。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孝顺,而是因为自己忽视了作为父子的责任。他站起来,用坚定的声音宣布:“我要跟随你去,那个地方。”
于是,他们一起回到后山,并且找到了之前被扔掉的地方。在那里,他们抬起他们共同关怀的心灵重量,并将其重新安置于家庭之中。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珍视彼此,以及每一次相聚所代表的一切意义。而从此之后,无论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都会互相扶持,因为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彼此生命路上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