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端物流帝国成功创业故事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人生的“中年危机”。在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的身份,都似乎失去了意义。每年在硅谷待上一两个月,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与张明正的交流,让两位曾经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感到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
6个月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拨通了一个电话,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田溯宁找到老友杨致远,以及雅虎、谷歌和亚马逊的技术牛人聊天,他们进一步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在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围绕“云世界”展开对话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云计算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在中国IT没有“心”,没有“魂”。但是在聊天时,杨致远给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只能管理一台机器,而现在可以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加之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分布式,而且非常便宜。这意味着,在云计算时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于是,“中年三杰”走到一起——杨致远、张明正和田溯宁——想做一个“故乡的云”。1987年的留学经历,让 田溯宁从生态学博士转向科技领域。他愿意成为张明正在科技上的学生,也成了丁健眼中的奇才。
如今,他已将杨致远、张明正等IT大佬结成投资伙伴,将其称为宽带资本。在亦庄 云基地,大楼里有1100人,有9家公司入驻,其中包括软件公司、中兴通信等。这些企业布局了cloud computing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系统集成,每一步都要定义好商业模式,以确保现金流畅通。
通过这段旅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回到故乡,那些关于未来的大讨论与探索,是如何激励并引导了一代人的奋斗,使得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变化,还能够主导未来发展方向。而对于那些追求创新的人来说,无疑这是最美妙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