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基地创业故事案例PPT物品展示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中年危机”。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他与其他成功的中年人共同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半年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他们一起决定:“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访问硅谷的创新型企业,最终确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讨论“云世界”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立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寻找动力源对本土煤与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选择石油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立即把这个故事发送给国内同事,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而云计算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中国IT没有“心”,没有“魂”。曾经操作系统只能管理一台机器,但当云计算出现,它们能管理几十台、上百台甚至上万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分布式,而且非常便宜。在聊天时,一位早期操作系统专家举例说明了这一点。
于是,在杨致远、张明正和丁健这三个“中年男人”的帮助下,田溯宁走向了新的道路。他说自己愿意做杨致远和丁健的学生,与他们学习新技术。在创业故事案例PPT物品展示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通过cloud computing改变整个世界。
回望亚信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艰辛。但现在,他不愿再走老路。他首先投资于能够立竿见影的cloud computing产品,与超微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天地超云的大型服务器制造商。这款产品推出后,就能让企业短时间内获得效益,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而他还布局了友友系统、云箱数据中心和天云科技等软件与解决方案公司,以形成完整产业链。
如今,每周二晚间,他与骨干团队共进晚餐,与他们交流最新趋势,这是一种以产业心态进行投资,使得他的行为看起来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不过,对于多样性组合带来的挑战也必须面对,因为它缺乏借鉴,并且基地中的公司形式、文化以及来源都不同。如果这些多样性的组合做好了,它们就能形成一种力量;如果做不好,就是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