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两次未遂古诗词知识的迷失者

  • 诗人
  • 2025年02月15日
  • 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原首相东条英机意识到逃避审判的唯一途径。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他写下遗书,并特别请医生确定了心脏位置,用墨汁在地图上标记了自己的胸膛。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如同古诗中描绘的“思乡之愁”,充满了忧虑和预谋。 同年9月11日,一枪声响起,但它只擦过东条英机的心脏,没有命中要害。他幸运地得到了抢救,活了下来。在此之后

东条英机两次未遂古诗词知识的迷失者

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原首相东条英机意识到逃避审判的唯一途径。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他写下遗书,并特别请医生确定了心脏位置,用墨汁在地图上标记了自己的胸膛。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如同古诗中描绘的“思乡之愁”,充满了忧虑和预谋。

同年9月11日,一枪声响起,但它只擦过东条英机的心脏,没有命中要害。他幸运地得到了抢救,活了下来。在此之后,他和其他战犯被押送到美军看管的东京巢鸭监狱。

经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后,他们被判处绞刑。1948年12月21日晚10点,美军宣布将于23日零点1分执行死刑。22日这天,在监狱长、美军上校佩洛巡视监狱时,他意外发现东条英机正把脖子套进从天花板悬下的一个绳圈准备自尽。佩洛迅速用刀割断绳索,这是他第二次未遂自杀尝试。当晚零时1分,那位被称为“东方希特勒”的大战犯,被推上了绞刑架。

调查显示,东条英机利用偷藏的手纸积累起来,用水浸湿后捻成纸条,再搓成粗糙的线索,这就是他企图使用的“上吊绳”。他的最后一幕,让人联想到古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既有悲剧感,又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