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中国古代诗人排行榜中的诗书之圣

  • 诗人
  • 2025年02月07日
  •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位王逢,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深谙政治、文化和历史的人物。他的生活轨迹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绘制着元至明之间的风云变幻。 王逢(1319—1388),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挑战。在元至正年间,他凭借才华横溢的《河清颂》,获得台臣荐举,但他以疾病为由拒绝进京,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复杂的情感和选择。 避难之路上的王逢,在青龙江再次迁居

王逢中国古代诗人排行榜中的诗书之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位王逢,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深谙政治、文化和历史的人物。他的生活轨迹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绘制着元至明之间的风云变幻。

王逢(1319—1388),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挑战。在元至正年间,他凭借才华横溢的《河清颂》,获得台臣荐举,但他以疾病为由拒绝进京,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复杂的情感和选择。

避难之路上的王逢,在青龙江再次迁居,并在上海乌泥泾筑草堂,自号“最闲园丁”。这段时间里,他似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但也并未摆脱政治纷争的影响。当张士诚征辟时,他虽然有策略地提出降元以对抗朱氏,却又坚守自己的立场,不愿意参与权力斗争。

直到洪武十五年,即明朝初期,当上道敦促他出山辅政时,王逢仍然坚持己见,决定继续隐居。这份执著,也许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自称席帽山人,这或许是一个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个隐喻或者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他的诗作多怀古伤今,对于张氏家族衰落,以及当时社会的大量变革,都有着深刻的感慨。遗留下来的《梧溪诗集》七卷,是对那个时代人才济济国事纷扰的一个详细记载,而这些信息对于史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料来源。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复杂多变的情景,以及一个文人如何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