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王逢如行云流水
常州府江阴人王逢(1319—1388),字原吉,以其才华横溢,深受当时社会的推崇。元至正年间,他创作了《河清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出他对于政治局势的敏锐洞察。尽管台臣推荐他入仕,但王逢却以疾病为由婉拒,这种做法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高洁的态度。
随着元朝政权的动荡和瓦解,王逢先后避居青龙江和上海乌泥泾。他在那里筑起了一座草堂,并自号“最闲园丁”,尽情地享受着田园生活。在张士诚征讨朱棣的时候,王逢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却提供了一些策略建议,使得张士诚能够有效地抵御元朝军队。
明朝建立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92年),王逢因他的文学才能而被录用。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愿意屈从于官方机构的要求。他自称是席帽山人的身份,这种行为在当时社会中是一种隐喻性的表达,对抗官僚主义。
王逢留下的诗作很多,其中有许多怀古伤今的情感尤为突出。这也许与他对张氏家族衰落的一系列感慨有关。他的《梧溪诗集》七卷,是一部记录了元末明初历史和文化变迁宝贵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才和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