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水牛背后的财富奇缘创业故事分享与感受心得

  • 诗人
  • 2025年01月04日
  • 回首往昔,商机偏爱有心人。如我廖世明,在云南省龙陵县的一个偏远小村长大,少年丧父,我不得不在小学时就开始从事小本生意,以卖糖给同学来维持学费的生活。 1996年,我大学毕业后,放弃国企工作,在昆明开了个地摊。这次经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1998年9月,我到中缅边境的瑞丽市进货,那里的傣家特产——牛干巴,让我惊喜满满。我买下30多包带回昆明,与朋友分享,他们都赞不绝口

公水牛背后的财富奇缘创业故事分享与感受心得

回首往昔,商机偏爱有心人。如我廖世明,在云南省龙陵县的一个偏远小村长大,少年丧父,我不得不在小学时就开始从事小本生意,以卖糖给同学来维持学费的生活。

1996年,我大学毕业后,放弃国企工作,在昆明开了个地摊。这次经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1998年9月,我到中缅边境的瑞丽市进货,那里的傣家特产——牛干巴,让我惊喜满满。我买下30多包带回昆明,与朋友分享,他们都赞不绝口,这让我决定立即前往云南德宏采购。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那里用瘦肉多脂肪少的公水牛制作牛干巴,每条都是经过腌制、炭火烘烤和手工敲软的,使其筋道可口。我将这批两万元的牛干巴销售价定为每公斤80元,但第一批却没有赚钱,只亏损了几万。但第二次进货时,我改变了销售方式,将锤子木墩搬到专卖店现场,加热进行锤制,这样做直至今日,并且顾客参与锤制成为了吸引人的营销策略,当月就卖出了价值1.5万元的牛干巴。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找到了展示傣族特色才是关键所在。我想出了一种结合傣族歌舞表演和竞猜活动,用傣族牛干巴作为奖品,大获成功。随之,我在昆明及周边城市开设了26家专卖店,每家选址繁华地段,人气旺盛。

到2007年,我的牛干巴一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此外,还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并增加了酸角糕等产品与牛干巴搭配销售,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公水牛成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财富来源之一。

后来,一头斗牛竟然以2万元被收购去当斗犬,这让我们意识到市场上对这种斗犬需求巨大,我们决定进入这一领域。当初只以肉猪出售,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无意中的好机会。虽然刚开始只是六头,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可以提高我们的产值3倍以上。而加工公水猪目前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每年的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从曾经四处摆摊的小贩,如今已经迈向更广阔的人生旅途。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商机与挑战交织,而我也学会了如何识别并抓住这些机会,让一头普通公水猪变成了金钱滚滚流入家庭的事实奇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