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奇缘公水牛引领的创新创业故事1500字
他曾经是一个贫困的村民,童年丧父,他不得不在小学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意,卖糖给同学来赚取学费。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国有单位的工作,在昆明摆起了地摊。这次进货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8年9月,当廖世明到中缅边境的瑞丽市进货时,他偶然发现了一种傣家特产——牛干巴。他买下30多包带回昆明,并将其分发给朋友们品尝。受到好评后,他决定立即前往云南德宏进行大规模采购。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里距离昆明600多公里,以瘦肉多脂肪少的公水牛腿肉制作牛干巴。这种傣家特色食品筋道可口,让人越嚼越带劲。当初廖世明进两万元牛干巴,但销售困难,最终通过现场加热和手工敲制方式吸引顾客购买,使得产品迅速销售一空。
随着经验积累,廖世明发现展示傣族特色是关键所在。他想出了傣族歌舞表演和观众参与竞猜,然后以傣族牛干巴作为奖品,这个创意大获成功。在2007年,他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并且在德宏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还增加了酸角糕等 傣族特产与牛干巴搭配销售,生意越来越红火。公水牛成为了“金疙瘩”。
除了加工公水牛外,廖世明还涉足斗牛市场,一打听原来是有人收去当斗牛用的。“这个斗牛也是我们的无意之财”,他说。但尽管只卖出6头斗牛,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现在他靠加工公水牛,每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如今要靠着公水、 牛向更宽的财富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