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醉饮对酒情感共鸣
《陈琏:清雅词翰与严格法治的桂林教授》
在明代初年,广东东莞人陈琏(1370—1454),字廷器,别号琴轩,以其严谨的学问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于世。洪武二十三年,他以举人之姿入国子监深造,并随后被选为桂林教授一职。
陈琏以身作则,严条约施行,在任期间,他对待学生既严格又公正,不分贵贱,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将书卷收入囊,与学生们共饮对酒,从而培养出了一批忠诚、有才华的学者。
永乐年间,陈琏历任许州知府、扬州知府等职务,对地方政事都持有深刻见解。他不仅治理得当,而且还能够识破奸吏,以身作则,一一加以惩处,使得地方社会安定团结。
升任四川按察使后,陈琏更加严厉地打击了豪强和奸胚,让整个地区的人民都感受到了他的法治精神。在宣德初年,他被授予南京国子祭酒这一重要职,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正统时期,陈琏担任南京礼部侍郎,此时他的声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当他致仕回到家乡后,却遇上了黄萧养起义。他利用自己的文学才能,为抗击起义提供了许多策略,最终帮助平息了这场动乱。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外,陈琏还是一位文学大家,其博通经史的知识和清雅词翰使他在当时享有一定的盛名。他的作品如《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都流传至今,被人们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