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文学中的北斗星

  • 诗人
  • 2024年12月27日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一直到绍圣初罢相。 元丰元年封舒国公

王安石文学中的北斗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一直到绍圣初罢相。

元丰元年封舒国公,加特进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一生致力于文艺创作,以诗擅长,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与欧阳修并称“欧夷”;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是当时的文学巨匠。

王安石出身于地方官家庭,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他在仕途中关心民生疾苦,对北宋“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他改革科举制度,将取士从考诗赋转为考时务策,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政治上,他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不仅限于经济建设,还包括军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推行了人才选拔制度,使得能够真正以才华著称的人才能够被选拔出来,为国家服务。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现状的批评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如《河北民》、《兼并》、《感事》等,都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国家前途的大忧大虑。在他的散文与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厚的情操和敏锐洞察力,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研究的宝贵财富。而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挑战与挣扎,但最终在历史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地标性成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