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中所蕴含的陶渊明精神反复探索往昔之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其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太守。然而,他的一生却因家境衰落而过着穷困的生活。在晋、宋易代的黑暗时期,他深受阶级斗争和社会激化的影响。青年时期怀有高志,但后来对现实感到幻灭。
他曾任江州刺史、建威参军等职务,但都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辞职隐居。在田园生活中,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田园诗,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高远理想、耿介品格以及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有意境在内。《庄》、《老》是他的主要阅读材料之一。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并培养出了“猛志远四海”与“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在刘宋朝被尊称为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隐逸之宗”。其作品《陶渊明集》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