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之才难觅犹如王安石诗中未遇的桃花

  • 诗人
  • 2024年12月27日
  • 王安石,字介甫,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他进入仕途的地方官吏时,他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三名后,他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鄞县知县等职。他提倡变法主张,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改革的要求,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

隐逸之才难觅犹如王安石诗中未遇的桃花

王安石,字介甫,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他进入仕途的地方官吏时,他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三名后,他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鄞县知县等职。他提倡变法主张,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改革的要求,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改革科举制度,使取士更注重时务策和经世致用的人才。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授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推行了新法,如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他的政治理念强调实用主义,不惜采取激进措施以促进社会改革,但也遭遇了挫折。

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他继续关心新法的推行,同时也开始借助佛理来解脱苦闷。他留下的文集包括《临川先生集》、《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其中散文创作以论说文为代表,有著深刻见解;诗歌创作有1500多首,以工致取胜;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苏轼、黄庭坚的先导。

王安石对待国家和民众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国事的关怀与思考,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反映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