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杨亿的故事

  • 名句
  • 2025年02月20日
  •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他的才情早已显露头角。在京城时,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展现出他对清忠节的坚定追求,这也得到了宋太宗的赏识。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杨亿被授予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他担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以文风格雄健、才思敏捷著称。他主修了《册府元龟》并与王钦若共同完成了一次修订。此外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杨亿的故事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他的才情早已显露头角。在京城时,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展现出他对清忠节的坚定追求,这也得到了宋太宗的赏识。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杨亿被授予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他担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以文风格雄健、才思敏捷著称。他主修了《册府元龟》并与王钦若共同完成了一次修订。此外,他还参与编纂《太宗实录》的工作。

在文学上,杨亿博览强记,对典章制度有深入研究。他与刘筠、钱惟演等人一起唱和诗歌,将这些作品编为《西昆酬唱集》。他的诗歌以其典雅流畅闻名,被认为是“西昆体”的代表之一。这一体派不仅影响了当代,还对后来的北宋新兴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成就之外,杨亿还是一位骈文家,其作品多佚,但存世有《武夷新集》20卷和《杨文公谈苑》15卷。这本谈苑记录了他的见闻轶事,对文学史料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他对于学生提倡避免套用方言俗语,有一次拟奏章中的错误词句,也由学生郑戬所指出而改正,使得文章更加精炼。

在生活中,尽管面临群小包围和排挤,但杨亿始终保持着耿介之气,与朋友们相处时总是欢笑自如,不轻易让自己的心情受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勇气,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亮点。而那些关于他的人物轶事,如寇准之间嬉戏做对子,以及他巧妙应答所引发的大笑,都成为了传颂千古的小故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