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杨亿
杨亿,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他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他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全集70个诗题,其题材范围较狭隘,有怀古脉史的,如《始皇》、《宜曲》、《汉武》;有描摹物态的如《鹤》、《梨》、《柳絮》(萤)、泪;也有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在西昆体中,他重雕琢用典,用词铺陈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最盛的一个流派,以李商隐风格主宰了整个宋初詩坛,与白居易风格形成对比,其代表人物除杨亿外,还包括赵普朗、孙觉等人,他们都深受晚唐文学影响,但又不失独立精神。在他们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的气质人品,也反映出宋代文化内转趋势,使白色和晚唐色彩得以传承。而且,他们咏史之意以及咏物之情,都蕴含着个人感怀,可以被视为盛世哀音。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有多篇佚失今存20卷,其中有五卷是他的散文作品15卷杂文,以及一部谈苑记录了他的见闻原书已佚但仍有许多条目被收录到其他文献中,比如说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些内容已经删除了,这些文献涉及民间轶事、社会风俗还有一些琐事,对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轶事
有一次,他教学生避免使用方言俗语,不久后他自己拟了一篇奏章里提到:“伏惟陛下德迈九皇。”一个学生郑戬听后觉得这句话读起来很像“得卖韭黄”,便问何时能买生菜。这让杨亿大笑并改掉那句子。此外,当寇准担任中书省工作与同僚玩耍的时候,他提出:“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谁能回答出对子,就好运地遇到了报告事情的人,然后别人才请他来对对子。当对方话音刚停下来之后,“眼中人是面前人”这样回答使所有坐在那里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