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基地创业故事演讲稿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中年危机”。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他与其他成功的中年人共同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半年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他们一起决定:“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访问硅谷的创新型企业,最终确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再次聚首时,田溯宁已经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立了自己的“云基地”。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的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本土煤或石油产生分歧。当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择石油作为动力,最终促成了皇家舰队的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将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发送给国内同事,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云计算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在中国IT行业没有“心”,没有“魂”。但现在,有了杨致远等人的启发,以及自己对操作系统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现在IT行业有了新的希望。
1987年留学时,父母嘱咐他带上的竟然是一抔中国黄土。这些往事与产业报国的情怀,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他愿意做张明正在创业初期的学生,即使不懂技术,也能兴奋好奇。
如今,他已将杨致远、张明正在他的投资伙伴们结成,与广达电脑创始人林百里、威盛电子创始人陈文琦等IT大佬合作成立宽带资本。在云基地项目上累计投资7家共计7亿元,是投资重中之重。
多样性组合成为他的策略,不止一次被预测为未来cloud computing领域的大有可为,因为市场支持。但差距巨大。因此,他选择将整个cloud computing产业链聚集,并参股公司,让它们共享平台资源,比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战略分享。
回望亚信历史,他和丁健曾经吃过苦头。在签订合同之前客户只付20%定金,其余由亚信垫付。在项目少的时候,还能周转开,但规模越大的公司现金流就越紧。这一点他不愿再走老路。他首选一个能立竿见影的产品,与超微公司合资成立“天地超云”,主打服务器产品。这类产品一推出,就能让企业短时间内获得效益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布局友友系统、云箱数据中心和天云科技等软件解决方案公司。
不断寻找下一个丁健式技术天才,同时对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瘦终端进行查漏补缺,每周二晚饭聊天雷打不停,以产业心态做投资,使得他看起来并不像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