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基地开网店2000年的创业故事与物品场景
中年危机:田溯宁的云计算梦想
在45岁那一年,田溯宁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中年危机”。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和宽带资本董事长,他曾经在硅谷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但4年前,当他与老友张明正探讨Wi-Fi商业模式时,却感到迷茫。直到6个月后,张明正拨通了那个决定性电话:“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这次对话改变了田溯宁的命运。
那年的夏天,田溯宁、杨致远以及雅虎、谷歌和亚马逊的技术牛人相聚硅谷,共同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四年后的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等名人的对话中,“故乡的云”已经建于北京亦庄开发区。
回望过去,田溯宁从生态学博士起家,与丁健一起创业,在IT领域摸爬滚打数十载。他曾经没有心,无魂,但如今,他将杨致远、张明正等IT大佬结成投资伙伴,成立宽带资本。在云基地项目上,他们累计投资7家公司共计7亿元,是投资重中之重。
多样性组合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不同于传统VC和PE,他们选择将整个云计算产业链聚集,让参股公司共享平台资源,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等。而且,每一步都要定义好商业模式,以确保企业第一天就能有现金流。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早期亚信和网通也曾面临过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现在,田溯宁不断寻找下一个丁健式的技术天才,并在云架构上查漏补缺。他每周二晚上与团队成员吃饭聊天,就像一位以产业心态做投资的人,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人。此外,他还在寻找那些能转型到云架构之上的技术,以及完善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瘦终端等价值链环节。
尽管如此,有挑战存在,因为这种模式没有任何借鉴,而且基地中的公司形式多样,从控股到合资再到参股,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如果能够做好这种多样性,就能形成一种力量;如果不能,那就是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