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基地组织创业故事叶海波的物品征程

  • 名句
  • 2025年02月16日
  •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中年危机”。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他与其他成功的中年人共同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半年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他们决定寻找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随后,他们访问硅谷创新型企业,并确认云计算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讨论“云世界”时

田溯宁的云基地组织创业故事叶海波的物品征程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中年危机”。在美国洛杉矶,老友张明正家中,他与其他成功的中年人共同迷茫:还有哪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半年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他们决定寻找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随后,他们访问硅谷创新型企业,并确认云计算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2011年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讨论“云世界”时,田溯宁已经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立了自己的“云基地”。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的英国舰队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立即把这个故事发送给国内“云基地”同事,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云计算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中国IT没有“心”,没有“魂”。以前操作系统只能管理一台机器,但当云计算出现,它们能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不仅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分布式,而且非常便宜。这就是为什么杨致远说过,“我们认为Wi-Fi谈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商业模式”。

1987年留学期间,父母嘱咐他带上的竟然是一抔中国黄土,这些往事与产业报国的情怀,一直在田溯宁心中激荡。他愿意做杨致远、张明正在创业时期的学生。在民企与国企摸爬滚打数年之后,他熟稔各种圈子的沟通语境,在创业经验上他可称得上“创业导师”。

如今,他已将杨致远、张明正在投资伙伴结成,与广达电脑创始人林百里、威盛电子创始人陈文琦等IT大佬成立宽带资本。在亦庄云基地,大楼已有约1100人,有9家公司入驻,有的与宽带资本形成产权关系,有的是正在洽谈中。

回望亚信历史会发现,当初亚信签订合同时,只付20%定金,其余由亚信垫付。在项目少时,还能周转开,但公司规模越大现金流则越紧。在网通经历类似,也需要前期大手笔投入。现在,他不愿再走老路,而是在寻找下一个丁健式技术天才,对芯片、服务器、存储等查漏补缺,每周二晚上,与技术骨干吃饭聊天。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挑战,因为它没有任何借鉴,而且基地中的公司形式各异。但多样性组合好了,就能形成一种力量;多样性组合不好,就是一种冲突。这就是为什么他不断在寻找下一个丁健式技术天才,同时,在云计算价值链上,对芯片、服务器等查漏补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