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俦中国现代诗坛上的才子与梦
虞俦:宁国才子与诗文之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虞俦的名字如同一道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段辉煌而又沉淀着无数历史痕迹的时代。他的生卒年月虽然不详,但他的足迹却留在了那些文字之间,那些文字如同他生命中的每一次深呼吸,每一次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字寿老,这个雅号仿佛预示着他将以一种悠长而沉稳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他出身于宁国(今安徽),这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也许是这种环境让他从小就养成了浓厚的文学情趣。
南宋时期,他进人太学,一路考取进士,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家族名声的一次提升。在政治上的步伐也是一蹴而就,他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等职位,甚至被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这样的官途历练,不仅锻炼了他的政治智慧,也磨砺了他的心性,使得他能够在繁复的人事纷争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然而,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在文学创作方面,虞俦都显示出了超凡脱俗的一面。《尊白堂集》24卷,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诗文。这部作品被清修《四库全书》收录,为后世提供了一种窗口,让我们可以窥视那个时代人们怎样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满庭芳》的词句尤为动人:“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这两句充满了春意盎然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铅华不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浮夸之风,“慵态尽欹鬟”,则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这两句话简直就是当时社会最好的写照,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是当时知识分子追求内心自由与精神净化的一个缩影。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虞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既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又有文人的灵魂深处。而这些,都使得他的名字,在那个时代和之后的年代里,都成为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他可能只是一个闪耀瞬间的小星,但是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过去、感受真实的人来说,他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传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