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物品背后故事

  • 名句
  • 2025年02月07日
  • 我,郑愁予,在1956年参与创立了现代派诗社,两年后毕业于中兴大学。我的职业生涯包括在基隆港务局工作。1968年,我有幸参加了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并在1970年进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的创作班深造,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我的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共12首

郑愁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物品背后故事

我,郑愁予,在1956年参与创立了现代派诗社,两年后毕业于中兴大学。我的职业生涯包括在基隆港务局工作。1968年,我有幸参加了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并在1970年进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的创作班深造,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我的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共12首,以及两部诗集——《郑愁予诗选集》和《郑愁予诗集Ⅰ》(被评为“影响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80年代,我多次荣获各类文艺奖项,并名列榜首。

我曾获得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我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八种欧、亚文字。人们形容我思维敏捷、感慨深刻。我融合古今之体悟,以国内外经验为源泉,保持着充沛的创作力。我以优美、潇洒而富有抒情韵味著称,其意象多变、温柔华美,是自成一家风格。

我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是《错误》(1954),它因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而迅速走红,一时间整个岛都传唱着“达达的马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