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物是人非犹如林徽因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情感流转穿梭在时光的长廊中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 名句
  • 2025年02月07日
  • 在1956年,我参与创立了现代派诗社,那一年我还未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一段文学之旅。两年后,于1958年毕业于中兴大学,在那片充满青春和理想的校园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的职业生涯起始于基隆港务局,但内心深处,对文学的渴望使我无法长时间安静地从事行政工作。 1968年,我被邀请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人生机遇。在那里,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交流思想

郑愁予物是人非犹如林徽因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情感流转穿梭在时光的长廊中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在1956年,我参与创立了现代派诗社,那一年我还未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一段文学之旅。两年后,于1958年毕业于中兴大学,在那片充满青春和理想的校园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的职业生涯起始于基隆港务局,但内心深处,对文学的渴望使我无法长时间安静地从事行政工作。

1968年,我被邀请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人生机遇。在那里,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交流思想,与他们一起探讨创作方法,这对我的成长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在1970年的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并最终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随着时间流逝,我的作品也逐渐见诸报端,其中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以及《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共12首诗篇。此外,还有两部诗集——《郑愁予诗选集》和《郑愁予诗集Ⅰ》,这其中,《郑愁予诗集Ⅰ》的影响力甚至被评为“影响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80年代,我多次荣获各类文艺奖项,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一位作家。我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而且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八种欧、亚文字,为我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人们常说我思维敏捷,感慨殊深,同时融合古今体悟,从国内外经验汲取,以此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我的诗以优美、潇洒著称,不仅抒情韵味十足,而且意象丰富,温柔华美自成风格。而最让我名声大噪的是早期就发表的一首《错误》(1954),那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如潮水般席卷整个岛屿,让“达达的马蹄”成为了一段不朽的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