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赵翼如行云流水
作为清代诗人、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赵翼(1727~1814)出生于阳湖一带,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史学家。他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他的父亲赵惟宽虽不富有,但对教育极为重视,从小就让赵翼学习儒书、经典,并辅以武艺和医术。从六岁起,赵翼便随父亲到外面读书,这种早期的积累,对他后来的文采大有裨益。
乾隆十四年(1749年),赵翼中举人后,因为贫困不能入京取功,便投靠在京城的一位亲戚家,以教书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被其看中并推荐给主考官汪由敦。这次机会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他能够顺利通过会试,还使他在汪氏幕下深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赵翼凭借多年的努力,在殿试中获得第一名,并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曾任镇安知府、广州知府等职务,为地方治理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研究历史问题的著作,如《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等。
除了这些行政工作之外,赵柳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擅长写五言古诗,其作品数量达到了4800多首,其中以五言古诗最受欢迎。他还撰写了《瓯北诗话》,系统评论了十家古人的诗歌,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如“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然而,在嘉庆十五年时,由于被交部议而降级的事故,以及老母年事高无法再次回到朝堂,所以在嘉庆十九年去世时,他虽然未能实现自己晚年的政治抱负,但他的文学和史学成就已经为后世所称道。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活轨迹和作品来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来提升自己,而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问题也始终保持着关注与批判精神。
至于他的墓地,那位于无锡马山,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这座墓碑上的文字记录了他的全部荣誉,也彰显了当时官方对于这位文化人物的地位。而且,在1986年的时间点上,这座墓地被公布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一个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