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中国当代诗坛上的星辰
赵翼:中国古代诗坛上的璀璨星辰
赵翼(1727-1814),清代著名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人,他的父亲赵惟宽是宋代宗室的后裔,为官儒林郎,其家族在他出生前就已经开始衰落。赵翼自小聪明过人,从六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不到十二岁即能应制举文,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乾隆年间,赵翼中进士,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国朝宫史》的编纂工作,并因其文才受到刑部尚书刘统勋赏识,被聘为其幕僚。此后,他陆续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等职位,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然而,由于个人原因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使得他的仕途并未如意。他曾任镇安知府时,因改革收粮制度而深受民众爱戴;又在广州知府任上,对抗海盗,严厉打击私盐业者。但也因为处理某些事件中的失误,最终被调离贵西兵备道一职。
乾隆三十八年(1793年),赵翼辞官归隐,从此专心于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撰写了大量诗歌作品,以五言古诗最为突出,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重要的史学著作,如《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历史事实细致考证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力的卓越表现。
尽管在晚年的生活相对宁静,但他的影响力并未因此减弱。尤其是在嘉庆时代之后,《廿二史札记》等作品逐渐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朴学思维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梁启超赞誉说:“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诗歌和史著中感受到那份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智慧。赵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