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余光中经典语录的百年长河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赵翼(1727~1814)是诗人、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生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江右三大家”。赵翼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高成就,而且在史学研究上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
除了文学创作,赵翼还以史学著作闻名。他撰写了《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檐曝杂记》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在这部巨大的史学文献中,他从40多岁动笔,一直到1796年方完成。这本书考证了大量历史事实,并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
尽管在自己一生中未能得到充分认可,但经过时间的流逝,《廿二史札记》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到了。梁启超评价道:“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这部作品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及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一起,被誉为清代三大纪传专家之一,其影响力至今仍然显著。
综上所述,赵翼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在文学和历史领域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生活哲理和批评社会弊端的一些隐喻,都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余光中的经典语录,即使是在不同的时代也能激发人们思考,为我们提供力量去面对挑战,就如同百年长河一般,不断流淌,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