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鸭王之纳尼为妾真乃天下奇事也
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的冬季,一场政治风波席卷了整个朝廷。朱熹,作为当时的杰出学者和官员,被迫接受了沉重的打击。他曾经的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荣耀和尊严,被人视为“纳尼为妾”的笑柄。然而,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人物利益与权力的斗争。
要了解这段历史,我们需要回溯到“庆元党案”。《宋史》中记载,当年十二月,金国使节完颜崇道来访,并带来了明年正旦的贺礼。在此期间,监察御史沈继祖向皇帝提交了一份奏章,上面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其中包括他在宫观中私自招募尼姑作宠妾,以及家中的儿媳怀孕一事。这两条指控直接攻击了朱熹的道德品质,并且极其伤害他的声誉。
沈继祖之所以能如此行事,是因为他是韩侂胄的心腹人物。韩侂胄当时掌握着朝政大权,他想要通过打击赵汝愚(朱熹的挚友、当时宰相)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由于赵汝愚拥有众多门生故吏,因此韩侂胄采取的是一种间接的手法,即通过设立“伪学”说来攻击赵汝愚及其门生——包括朱熹。
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这份奏章被转交给了沈继祖,而结果是宁宗帝决定罢黜赵汝愚并挂冠于朱熹,同时宣布道学为伪学,并禁止其传播。此举不仅导致许多道学先生逃散或改换门庭,还将朱 熹视作“逆党”,并清洗掉59名官员中的“伪学逆党”。
从这个角度看待事件,可以认为韩侂胄、沈继祖等人有意谋害朱熹。但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宁宗会对自己的老师下手?实际上,这也源自于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允许一个书呆子般倔强且过分耿直的人继续参与政治?
尽管如此,历史仍然留给我们这样一个疑问:真正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于外界对他的指控之中,或是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他自身身上?无论如何,“纳尼为妾”这一称呼已经成为那个时代对于某种批评和蔑视的一种象征,它揭示了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权力斗争与个人命运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