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深处儒士与丐道同行
元末诗人陶宗义,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平生不仕。古学无所不窥,著作甚富,有《辍耕录》三十卷、《书史会要》九卷等。在其《南村缀耕录》中,对元代各阶层作了个排行榜,即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匠,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据说,那时候读书人最不值钱的时期莫过于元朝。那时候重官轻文的歪风邪气达到了相当程度。
第一类的职业是当官,第二类是为官员们办差的衙役,以下便是和尚、道士、医生、工匠、打猎、种地的人了,讨饭的乞丐当然是排在最末尾的第十位,而读书人呢,就排在仅次于乞丐的第九位。到了并不算遥远的时候,不知是谁人承先启后地把知识分子称作了“臭老九”,这个称呼大概就是源于元朝的“九儒十丐”!
曾经身受元人的不平等对待两个最有名宋末遗老谢枋得和郑思肖文集中的记载,“九儒十丐”之说大概始自元朝。谢枋得《叠山集》的记载中说:“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一官二吏,一贵之也;贵之者,以为有益于国也。一匠、二娼、三僧四道、一医、二工、三猎四民、一农、二商,一贱之也;贱之者谓之一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下丐上者今儒者也。
郑思肖著作《铁函心史》的记载中弥补了这个缺陷: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里的三僧四道五医六工,是无疑的是,但七猎八民则似乎有些问题,不如《叠山集》所记七匠八娼说得明确,因为民涵义范围很广很难以此定等第。
我们一向只从戏曲小说中知道元代有蒙古人色目汉南划分,却很少有人知道元朝统治者还曾把人分为十等。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这份社会阶层划分,并非全然没有依据,只不过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罢已。而对于那些被这样评价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与失望,但同时他们也有权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站起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管怎样,这段历史仍然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自由与尊严。如果能够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用“臭老 九”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时代,也不会再将别人的价值评判那么简单化。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超越时间界限的一盏灯塔,用我们的行动点亮前行路上的指引灯,使更多的人看到希望,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宽容的地方。这,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心灵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