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100首古诗目录送东阳马生序
在我年幼时期,我就已经对学习充满了热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条件购买书籍以供阅读,每次借书于藏书之家,亲手记录下来,并计日以还。我记得当时天气极其寒冷,砚台上的墨水凝固得像冰一样,我的手指几乎伸不开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记录完毕后,我便赶到借书的地方,将书归还,不敢稍微逾越约定。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多数将他们的书籍借给了我,因为这样一来,我得以遍览群书。当我长大成人之后,更是深入研究圣贤的道理,但又因为缺少能与我共同探讨的人才或名人,所以有时不得不远离百里之外,从乡间的前辈学者那里获取经典和询问。
这些前辈德高望重,他们的门下弟子填满了房间,对待我的态度始终如一,没有降低自己的辞色。我站在他们身边,援引疑惑,用心质疑,他们俯身倾听我的问题;即使遇到了责难,也依旧保持恭敬礼貌,不敢回应,只等他们欣悦再请教。因此,即使我愚钝,也终于获得了一些知识。
当时从师学习,我背着箧袋、曳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无论冬日严寒还是大雪覆盖都没有阻挡我们,一直到脚肤裂开也不知疲倦。偶尔找到地方休息,我们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还好有旁人为我们端汤灌药,以厚实的衾被覆盖我们的身体,让久病康复。
旅途中,无论是白天黑夜,我们都只能吃两顿饭,没有丰盛美味可享用。而同伴们则穿戴绮丽衣饰、戴上朱缨宝饰帽环腰玉带左佩刀右备容臭,都显得神气十足,而我却只穿着破旧衣服,与众不同,却没有丝毫慕艳的心思。在那样的环境中,有些朋友能够乐观向上,不知道自己口腹奉养并不及别人也。但正是我勤奋且艰苦努力至此。
虽然现在已是耄老未成事业,但幸运地能与君子一起生活,同时接受天子的宠爱,成为公卿之后人的随从,每日侍立坐席,为皇帝提供咨询。四海之内甚至称呼我的名字,而况于那些比我才华更胜者乎?
如今诸生们在太学学习,由县官每日提供廪粟食物,由父母每年遗赠裘葛衣物,再无冻馁之忧矣;坐在大殿下诵读《诗》《書》,无需奔波劳累矣;有司业博士作为我们的老师,无所不知求而不得者也;凡所需用的古代著作,都集中于此,不必像过去那样手录假借他人的作品才能看到。此外,如果有一些地方不精通,或德行不足,那不是因为自然禀性低劣,就是心志不专注,比起我的专注来说,这样的人确实有些过分!
东阳马生的品格非常出众,他在太学已经修习了两年,被同学们广泛认可。我去京城访问的时候,他作为乡亲子孙来拜访,是个文采斐然、辞藻流畅的人,与他讨论各种议题言和而色夷。他自称少年时代用心于学很辛苦,这也是能够算作善学者的表现!当他准备回乡见亲友的时候,我告诉他关于学习困难的事。他听后微笑,又让我继续讲述他的思考和感受,就像过去一样耐心细致地倾听。不禁感到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情感,从这段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知识渴望的执着。这一点,使我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谊,如同昔日互相勉励的一般。这段经历让人仿佛回到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地方,那里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真诚友谊的珍视。